【智能日报】12月20日消息,小米汽车自正式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来,其首款车型小米SU7的亮相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普遍好奇:能否在汽车领域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
据智能日报了解,对于这一疑问,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央视《面对面》的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雷军表示,小米汽车的制造过程充满挑战,一方面是对产品质量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是对消费者需求的预判。为了达到高标准,小米在该项目上“十倍投入”,组建了3400名工程师的团队,并投入超过100亿的研发费用。
12月18日,雷军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朋友对他的评价:“雷军造车,天命所归,雷字带电,军字带车。”对此,雷军表示他将全力以赴,确保汽车的高品质。
小米SU7的设计细节已经曝光,其溜背式车身与保时捷Taycan颇为相似。这款中大型轿车搭载了800V高压超充平台和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系统,轴距达到3米,充满了高科技元素。
然而,关于小米造车的讨论并非全是乐观的。市场对新兴汽车制造商的生存能力有所质疑。以蔚来、小鹏和理想为例,尽管理想的表现相对出色,但与比亚迪等老牌厂商相比,它们仍显得微不足道。
小米SU7的市场前景目前尚不明朗。虽然小米希望将其定位为国产版的保时捷Taycan,但最终的价格定位将是关键。市场预测SU7的价格可能在20-30万元之间,这一价格区间可能不会给消费者带来过多的惊喜,其市场表现尚待观察。
汽车行业的竞争激烈且投资巨大。许多跨界尝试最终未能成功。小米SU7的推出仅是长征路上的第一步,其能否在汽车行业重现手机业务的成功,最终还需市场来验证。
(本文来源于智能日报,包含的数据及信息来源于乘联会或第三方平台发布的行业数据,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