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blaze十余年追踪:现代机械硬盘更耐用,生命周期末期故障风险才凸显

   时间:2025-10-21 02:10 来源:快讯作者:顾青青

云备份与存储服务提供商Backblaze近日发布研究报告,通过对十余年硬盘运行数据的追踪分析,证实现代机械硬盘(HDD)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显著提升。该公司自2013年起持续监测数据中心内硬盘的年化故障率(AFR),最新研究显示当前硬盘不仅故障率更低,且故障高峰期明显延后。

研究团队将当前数据中心317,230块硬盘的运行数据,与2013年监测的21,195块硬盘及2021年分析的206,928块硬盘进行对比。数据显示,2025年监测的硬盘在使用约10年零3个月时达到故障率峰值4.25%,而2013年和2021年的峰值分别出现在使用3年零3个月(13.73%)和7年零9个月(14.24%)时。这意味着当前硬盘的故障高峰不仅推迟至生命周期末期,峰值故障率也降至此前观测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研究指出,当前分析涉及的硬盘来自HGST、希捷、东芝和西部数据等制造商,容量范围覆盖4TB至24TB,平均使用年限介于3.7个月至8.7年。作为对比,2021年样本中的硬盘最大容量为16TB,平均使用年限约6.7年。这种容量与寿命的同步提升,反映出硬盘制造技术的持续进步。

传统工程理论认为,电子元件的故障率遵循"浴盆曲线"模型,即初期因制造缺陷导致故障率较高,中期进入稳定低故障期,末期因老化再次升高。但Backblaze的实际观测显示,2021年和2025年的硬盘在大部分生命周期内保持稳定低故障率,仅在接近寿命终点时出现明显激增。这种变化表明,现代硬盘的制造工艺和可靠性管理已显著优化。

研究团队在接受技术媒体采访时强调,数据中心环境对硬盘的考验远超普通消费场景。硬盘在数据中心需要长期通电、持续高速旋转并频繁读写,这种高强度运行模式更能验证产品的真实可靠性。随着行业单盘容量不断提升,用户购买数量减少,了解硬盘在严苛环境下的表现有助于做出更理性的采购决策。

针对消费者面临的存储选择,研究指出硬盘寿命的延长为机械硬盘提供了新的竞争优势。在固态硬盘(SSD)速度更快但价格更高的背景下,用户需要综合评估延迟性能提升的实际价值。研究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权衡成本与性能,避免盲目追求新技术。

尽管观测结果与传统理论存在差异,但研究团队并未完全否定"浴盆曲线"的参考价值。他们指出,该模型假设所有设备完全相同、运行环境一致且故障仅由时间推移引发,这些条件在现实中难以完全满足。因此,评估硬盘可靠性时应将传统模型作为参考框架,同时结合具体使用方式和环境变量进行综合判断。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