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I键」兴起:从魅族到苹果,是噱头还是交互新未来?

   时间:2025-09-17 05:56 来源:ITBEAR作者:顾青青

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各大厂商纷纷在产品创新上发力。近期,魅族正式推出旗舰机型魅族22,这款新机不仅搭载了全新升级的Flyme AIOS系统,更在机身侧边增设了一枚实体“AI键”,引发了业界对手机交互方式变革的关注。

事实上,实体“AI键”并非首次出现在智能手机上。自去年以来,多家头部厂商便开始尝试这一设计:iPhone 16系列用自定义操作按钮替代三段式拨杆,OPPO Find X8系列推出快捷键功能,华为Mate 70系列将电源键升级为AI智控键,Nothing Phone (3a)系列则设置了Essential Key。这些按键的共同点在于,它们不仅支持录音、手电筒等传统功能,更成为AI能力的系统级入口,例如OPPO的AI闪记和同声传译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发布的vivo X300系列也被曝将加入类似设计。这种趋势与八年前手机厂商的尝试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小米、vivo等品牌曾推出实体“AI键”,但因语音助手识别能力有限,这些按键很快被淘汰。如今,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手机厂商重新将“AI键”定位为多功能快捷入口,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屏幕内容、相机取景或用户语音等上下文信息直接交给AI处理。

以OPPO为例,其快捷键主打“AI闪记”功能:用户按下按键后,系统会自动抓取屏幕内容,AI进行结构化分析(如提取时间、地点、行程等),并生成可跨设备同步的记忆卡片。这种设计将传统的“所见即所得”升级为“所见即处理”,例如一键保存航班信息时,AI会主动弹出“新增日程”或“导航”等建议动作。

不同厂商对“AI键”的定位存在差异。Nothing的Essential Key通过Essential Space功能,让AI自动整理手机屏幕信息;苹果则利用视觉智能技术,使AI能通过摄像头理解现实世界并提供服务。但总体而言,当前“AI键”的设计呈现三大特点:支持手电筒、相机等传统快捷操作;具备AI上下文处理能力;作为系统级入口深度嵌入操作系统。

然而,实体“AI键”的推广仍面临挑战。一方面,AI功能尚未成为用户的核心使用场景,多数用户仍以拍照、社交、游戏为主,AI修图、聊天等功能的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另一方面,若AI识别不准或响应迟缓,实体键可能重蹈八年前“有键无用”的覆辙。对此,厂商通过“双重角色”设计平衡通用性与未来性:例如华为采用双击触发方式,将电源键、AI键与语音助手功能整合;苹果、OPPO的按键则同时支持传统快捷操作与AI功能。

从用户交互角度看,实体键的优势在于物理反馈强、误操作少,且能明确操作路径。对于厂商而言,这颗按键不仅是交互方式的创新,更是争夺AI入口心智的战略布局。当前,各家厂商的“AI键”体验仍有优化空间,例如视觉智能功能的普及、多模态模型的应用等。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I技术成熟和系统整合深化,实体“AI键”有望从低频功能触达工具,演变为用户与AI交互的核心入口。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