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产业,一直是互联网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全球芯片产业链被严重撕裂。特别是随着2025年11月1日的临近,围绕关键软件的竞争成为新的核心议题,其中EDA设计软件成为最受瞩目的环节。
EDA,全称为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芯片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深圳理工大学算力微电子学院院长唐志敏指出,在半导体产业链中,设计与制造的深度融合是产出领先产品的关键,而EDA正是连接两者的核心纽带。一名产业人士形象地比喻:“早年间,电路板上只有几个、十几个晶体管,手绘版图还能应付,但现在晶体管数量已达上千亿个,没有EDA就像无米之炊。”
EDA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芯片设计上,还与其他行业形成类比。它类似于CAD在建筑领域、剪影在短视频领域、Photoshop在美术领域、Unity在游戏领域的作用——虽然不显眼,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然而,EDA市场长期被Synopsys、Cadence和Siemens EDA三家美系公司垄断。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4年这三家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31%、30%和13%,合计占据74%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这三家公司的份额也超过70%。
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历史积累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EDA三巨头的雏形已经出现,而国产EDA直到1993年才推出首个产品“熊猫系统”。尽管“熊猫系统”价格仅为同类产品的1/10,甚至一度被美国芯片厂商采用,但随着EDA三巨头通过免费赠送、多方合作等策略进入中国市场,并凭借技术先发优势迅速占领市场,“熊猫系统”等国产EDA逐渐被边缘化。
一名软件工程师分析称,软件的特性是“不怕不好用,就怕没人用”。只要不断积累和迭代,形成成熟的生态,市场就不会给新玩家机会。这也使得EDA成为国产芯片替代中最薄弱的一环。
近年来,随着手机、汽车、互联网等领域的科技企业纷纷开启自研芯片之路,对EDA的需求急剧上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芯片产业链的设计和制造环节都需要EDA,合计占比超过75%。这意味着,如果EDA三巨头停止授权,整个行业可能面临“卡脖子”的风险。
尽管如此,国产EDA并未放弃,而是通过差异化路径顽强生长。华大九天作为“熊猫系统”的技术继承者,在液晶显示领域找到突破口,成为全球知名的全流程FPD(平板)设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每3台智能手机的屏幕驱动芯片中,就有1台由华大九天的EDA设计完成。财报显示,华大九天的全流程工具在国内fabless企业的渗透率达35%,较2020年增长了22个百分点,其中海思、中兴微电子等头部客户的采购额占比超40%。
另一条路径是聚焦高端市场。概伦电子选择深耕器件建模与电路仿真领域,助力5G基站芯片等实现进口替代。其NanoSpice高精度仿真器通过三星3nm GAA工艺认证,与Synopsys、Cadence并驾齐驱,成为全球唯三的玩家。概伦电子还通过收购锐成芯微和纳能微,打造“EDA+IP核”的一站式芯片设计解决方案,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随着不确定性增加,EDA国产化提速成为必然选择。TechNode数据显示,中国研发EDA软件的公司数量远超世界其他地区总和,至少有60家此类公司。其中,启云方是新势力中的佼佼者。近期,启云方正式推出针对原理图与PCB的两款EDA设计软件,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硬件开发周期缩短40%,智能辅助设计一版成功率提升30%,已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使用。
启云方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性能上,还在于其颠覆性的并行作业理念。传统海外EDA采用串行作业,而启云方通过协同设计,支持原理图设计软件100人同时在线并行设计,PCB设计软件20人同时在线协同设计。这种创新使得国产EDA从国际标准的追随者进化为定义者,为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在AI浪潮的推动下,国产EDA的弯道超车机会进一步增大。大模型可以预测芯片在运行特定应用程序时的性能表现,减少EDA的重复工作,大幅提升效率。例如,概伦电子正在开发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器件建模AI系统,目标是将建模时间从传统的2周缩短至24小时。
当前,EDA赛道正面临重大变革,确保自给自足成为行业的当务之急。国内老牌EDA企业与新势力正在合力攻坚,努力补上芯片国产替代的最后一个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