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Jetson Thor升级人形机器人“大脑”,国产替代力量崛起

   时间:2025-08-28 17:48 来源:ITBEAR作者:沈瑾瑜

英伟达近日在科技界投下了一枚震撼弹,正式揭晓了其专为机器人应用量身打造的全新计算平台——Jetson AGX Thor,并同步推出了开发者套件及量产模块。据英伟达官方数据揭示,Thor搭载了Blackwell GPU与14核Arm Neoverse-V3AE 64位CPU,其AI算力在FP4精度下可达惊人的2070 TFLOPS,显存更是高达128 GB,功率调节范围在40 W至130 W之间。与英伟达的上一代产品AGX Orin相比,Jetson Thor系列的AI计算性能跃升了7.5倍,能效也提升了3.5倍。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主芯片作为语音识别、环境感知及智能决策的核心组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这一市场仍由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巨头主导。然而,国产厂商并未止步,正积极开发专用AI芯片,力求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从瑞芯微与全志科技的“2025半年报”中可见,机器人已成为它们未来布局的重要一环。瑞芯微的RK3588与全志科技的MR527等国产芯片,已开始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领域。

人形机器人的热度在2025年初持续攀升,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的亮相以及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的开跑,都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然而,这些高光时刻也暴露出了人形机器人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如续航、热管理、平衡性等,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大脑”。

人形机器人通过“大脑”实现语音识别、环境感知等功能,并根据指令进行任务拆解与规划,再通过“小脑”实现路径的最优规划,最终驱动伺服系统完成任务。当前,人形机器人的许多问题都与“大脑”息息相关,甚至有网友戏称,当前的人形机器人是“小脑发育不足,大脑尚未成型”。

在人形机器人的运算与控制过程中,主芯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CPU、GPU、NPU等计算芯片,是人形机器人进行复杂算法与智能决策的基础。行业普遍认为,机器人要实现规模化应用,必须将通用智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算法、数据、算力与硬件四项核心技术。中国在硬件供应链方面具备强大优势,而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则成为下一步的重点。

尽管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厂商在人形机器人算力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厂商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除了特斯拉具备一定的自研能力外,其他厂商大多依赖外购芯片。然而,近年来国产厂商在专用AI芯片的开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瑞芯微、全志科技等公司纷纷推出了针对机器人应用的芯片解决方案。

瑞芯微基于RK3588等芯片,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其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60%,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全志科技的MR527等芯片也已在小米CyberDog仿生机器人等产品中得到应用。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爱芯元智等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机器人芯片市场。

在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中,异构集成与边缘计算融合将成为重要趋势。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主芯片将深度融合CPU、GPU、NPU等异构单元,提升实时响应能力。同时,通过先进制程与Chiplet技术的提升,优化芯片集成度和能效比。边缘计算与大模型的融合也将成为关键,通过优化芯片架构,支持本地化模型推理,减少对云端的依赖,提升多模态交互能力。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