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研发掌心大小短脉冲激光系统,80%能效助力多领域革新

   时间:2025-11-10 02:05 来源:快讯作者:顾青青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科研团队在激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出一款兼具高效率、小型化与广泛适用性的新型短脉冲激光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标志着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向实用化迈出重要一步。

这款创新激光器的核心突破在于其能量转换效率达到80%,较现有技术提升两倍以上。研究团队通过特殊晶体设计,使输入能量中80%可被有效利用,远超当前约35%的行业水平。斯图加特大学第四物理研究所所长哈拉尔德·吉森教授强调:"新系统实现了此前难以企及的效率水平,大幅减少了能量损耗。"

短脉冲激光技术因其纳秒至飞秒级的超短脉冲特性,在精密制造、医疗诊断和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技术能在极短时间内将能量集中于微小区域,为高精度加工和微观观测提供可能。然而,传统设备存在效率与带宽难以兼顾的矛盾,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研究团队提出的"多重往返"概念成功破解了这一技术瓶颈。通过让光脉冲在单块短晶体中多次反射,系统在每次反射间精确校准光束位置,确保泵浦激光与信号脉冲持续同步。这种创新设计仅需五个光学组件,占用面积不足手掌大小,即可产生小于50飞秒的超短脉冲。

论文第一作者托比亚斯·施泰因勒博士指出:"传统方案需要串联多块晶体,导致设备庞大且能耗高。我们的系统通过优化光路设计,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宽带放大。"实验数据显示,该装置在保持80%转换效率的同时,可支持从可见光到红外光的宽波段输出。

该技术的红外波段输出能力具有特殊价值。红外光因其穿透性强、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医疗成像、量子分子研究和精密制造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研究团队特别强调,系统采用的晶体材料和光学组件可根据需求灵活更换,支持不同波长范围和脉冲持续时间的定制化设计。

目前,研究团队正基于该技术开发更紧凑的激光装置,计划将体积缩小至现有设备的三分之一。这种可调谐激光系统有望在医学成像、光谱分析、气体传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为相关行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