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量子AI再突破:超导处理器碾压超算13000倍,登Nature封面

   时间:2025-10-23 14:58 来源:快讯作者:冯璃月

谷歌量子计算团队近日在《自然》杂志发表突破性研究,宣布其65量子比特超导处理器在特定物理模拟任务中实现超越全球最快超算13,000倍的运算速度。这项被命名为"量子回声"(Quantum Echoes)的实验,通过测量二阶无序时序关联函数(OTOC(2))的量子干涉效应,首次在真实硬件上验证了量子计算机处理经典计算机难以复现的复杂动力学问题的能力。

实验核心在于追踪量子系统中的"信息扰乱"现象——当量子比特高度纠缠时,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对微观细节极度敏感。研究团队采用"回声协议"技术,通过时间反演操作捕捉传统计算无法追踪的量子轨迹。具体流程包含四个阶段:系统正向演化、施加微小扰动、系统反向演化,最终通过量子干涉效应检测扰动传播形成的"量子蝴蝶效应"。这种效应在65量子比特系统中产生的相长干涉图样,仅当量子轨迹以特定方式重组时才会显现。

对比实验显示,在拥有9,000余块GPU的Frontier超算上完成相同计算需3.2年,而谷歌量子处理器仅耗时2.1小时(含校准时间)。这种性能差距源于量子算法对指数级增长参数的高效处理能力——经典模拟方法随量子比特数增加,计算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而量子处理器可并行处理量子态演化。

研究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哈密顿量学习任务,通过调整模型系统中的相位参数,证明OTOC(2)数据可精确定位未知参数值。这种原理验证展示了量子处理器作为物理系统诊断工具的潜力,特别是在磁性材料和分子结构分析领域。实验中测得的OTOC(2)信号具有高灵敏度和缓慢衰减特性,使其成为解析复杂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

在应用层面,该技术有望扩展核磁共振(NMR)光谱学的测量范围。传统NMR通过检测原子核间磁相互作用推断分子结构,但信号灵敏度随距离增加急剧下降。谷歌团队证明,量子处理器可模拟微弱信号在分子中的传播过程,相当于创造了更长的有效分子尺度。这种能力对药物设计和凝聚态物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复杂分子的几何结构直接决定其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使用的Willow芯片具备65个超导量子比特,中位双量子比特门错误率为0.15%。在40个电路周期运行时,系统总保真度达0.001。虽然这一指标已属行业领先,但仍未达到容错计算所需的错误率阈值。研究团队承认,当前成果主要适用于特定干涉可观测量,且高度依赖优化电路设计和错误缓解技术。

学术界对这项突破保持审慎态度。纽约大学量子物理学家Dries Sels指出,现有成果尚不足以支撑"量子霸权"的重大声明。达特茅斯学院James Whitfield教授认为,虽然技术进步显著,但距离解决具有经济价值的实际问题仍有距离。不过多数专家承认,该实验在65量子比特规模上实现可靠的时间反演操作,标志着量子计算向高保真度实用化迈出关键一步。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