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突破地球数据中心面临的能耗与空间限制,AI初创企业Starcloud近日宣布了一项颠覆性计划——将数据中心部署至太空轨道,并获得芯片巨头英伟达的战略支持。这一合作旨在通过太空环境解决地面数据中心的能源供给与散热难题,为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开辟新路径。
根据英伟达10月15日披露的合作细节,双方将联合发射一颗重达60公斤的Starcloud-1卫星,其上搭载英伟达H100 AI GPU集群。英伟达强调,该卫星的计算性能将超越现有太空计算任务百倍,其核心优势在于完全摆脱地面数据中心的能源依赖。通过部署面积达4平方公里的巨型太阳能阵列,卫星可在轨道持续接收日照,实现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供应,彻底消除电池储能或备用电源的需求。
散热问题同样得到革命性解决。英伟达指出,太空的真空环境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天然冷却条件——设备产生的废热可通过红外辐射直接排向深空,无需任何水资源参与冷却过程。这种“天体散热”模式不仅提升运行效率,更可每年为地球节省数亿吨水资源,尤其对干旱地区的数据中心布局具有战略意义。
Starcloud的终极目标更为宏大:计划在太空建造全球首个吉瓦级数据中心,内部集成数以万计的AI芯片,形成覆盖低地球轨道的算力网络。该项目若成功实施,将重构全球数据基础设施的地理分布,使偏远地区也能获得低延迟、高能效的算力服务。
目前,Starcloud-1卫星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前完成发射。英伟达与Starcloud的工程师团队正优化卫星的轨道部署策略,以确保太阳能阵列能最大化利用日照资源。行业分析师指出,若该项目验证可行,可能引发全球科技巨头对太空算力的竞争布局,推动人类进入“太空计算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