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日报】12月1日消息,近日,特斯拉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辆特斯拉在成都龙泉驿区发生连撞11车的事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事故中,特斯拉车主声称车辆失去控制,导致事故发生,而此事也再次引发了关于特斯拉刹车系统的讨论。
据智能日报了解,事故发生后,成都警方介入调查,特斯拉“刹不住”的问题再度受到关注。目前,事故调查尚未有权威结果,但此前几起特斯拉事故的调查结果多表明与车辆本身无关。然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刹不住”传闻似乎一直难以摆脱。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被赋予了“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和“刹不住”的双重标签。尽管销量屡创新高,但一系列事故引发了对特斯拉安全性能的质疑。从事故发生到结案,事故调查周期长、难度大,给车主和特斯拉都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得辅助驾驶技术普及,但事故鉴定成为行业难题。车企拥有受保护的数据,相关法规缺失,市场鉴定机构专业性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在车主和车企的利益面前亟需解决。
特斯拉在成都的事故中,后方车辆行车记录仪拍摄的视频显示肇事车辆加速冲出路口,引发了关于刹车失灵的猜测。特斯拉回应称,事故发生时肇事车辆加速踏板被100%深度踩下,车速由54km/h升至碰撞时的132km/h。对于刹车灵敏度及“多碰撞制动”功能的质疑,特斯拉提供了相关后台数据及解释。
图:车主车顶维权
然而,特斯拉在多次事故中总是将责任推向车主,这引发了更多质疑。特斯拉对于“刹不住”问题的回应一再遭到质疑,使得舆论对特斯拉的信任进一步动摇。
此前一系列有关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指控,包括上海车展事件、潮州事故等,最终的调查结果表明与车辆本身无关。然而,汽车事故的鉴定复杂度不断增加,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复杂程度远超传统燃油车,使得事故鉴定变得更为困难。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事故责任管理体系建设正在提速,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工信部规定新生产的乘用车应配备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或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这为事故调查提供了更多技术手段。
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分清事故责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斯拉及其他智能汽车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建立更为透明、可信赖的机制,以确保消费者和行业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