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日报】12月6日消息,当前,全球6G通信技术的发展备受瞩目。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如何?距离普通人应用还有多远?据手机中国了解,央视新闻报道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兼6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表示,6G技术是5G代际更新的新技术,按照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的规律,其商用时间预计在2030年左右,标准化制定将在2025年左右完成。
此外,王志勤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对6G的发展仍处于技术研究阶段,对于6G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尚未有统一标准。我国从去年开始进行了6G技术试验,并在今年陆续展开有关6G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为今后的6G推进工作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我国于2019年成立了6G推进组,负责系统推进需求、技术、标准以及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并启动了6G技术试验。
6G的卫星网络具备强大的传输能力,将极大增强联网设备在复杂环境中的信号接收能力,包括偏远山村、矿山和海底等。这为偏远地区的建设提供了实用价值。此外,6G技术还将在自然灾害预测、救援搜救、卫星定位、自动驾驶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变革影响。在物联网、虚拟现实、全息技术和智慧医疗等领域,也将为其带来新的推动力。
在今日凌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成功发射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该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旨在验证和演示卫星互联网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未来建设更大规模的卫星互联网星座打下基础。据悉,我国计划在2025年前发射1000颗低轨卫星,形成中国版的星链系统,这将有力地提升我国在太空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为我国6G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来看,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从人的连接到物的连接,再到智能体的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网络的需求。因此,未来的6G网络不仅速度更快、更可靠,还将推动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感知、计算等多个领域的跨界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