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月底的临近,各大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纷纷亮相,而一向以稳健著称的一加,这次也带来了两款新机:旗舰机型一加 15 和性能机型一加 Ace 6。发布会上,一加的降价策略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这似乎预示着一加在市场策略上的新变化。
一加 Ace 6 在延续前代定位的同时,采用了与一加 15 相同的屏幕技术。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讨论:在其他子品牌纷纷提升价格、冲击高端市场时,一加却选择了“反向操作”,这背后究竟有何考量?
拿到一加 15 和一加 Ace 6 的第一印象,便是外观上的显著变化。一加 11 至 13 系列一直沿用的镜头设计终于被替换,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一加 13T 的简洁方形 Deco,背部仅保留相机模组和一加 Logo,整体视觉效果更加清爽。
然而,这一变化也意味着一加 15 放弃了熟悉的哈苏标识,转而采用 OPPO 自研的 LUMO 影像系统。这一调整值得关注,后续将详细探讨其表现。
除了镜头设计的改变,一加经典的三段式静音键也被一颗独立按键取代。这颗按键与 OPPO Find X8/X9 系列上的设计类似,默认功能为 Ai 键,但用户也可将其设置为静音键。
一加 15 的“原色沙丘”配色采用玻纤材质,边框触感细腻,类似石头的质感。还有“绝对黑”和“雾光紫”两种配色可选,分别采用 AG 磨砂玻璃和“双维流光工艺”。
一加 Ace 6 虽然定位稍低,但依然保持了金属中框和 AG 磨砂玻璃的组合,质感在线。不过,其机身尺寸比一加 15 略大,握持时可能会感到稍显撑手。
来到正面,一加 15 放弃了四微曲设计,转而采用传统直屏。在直屏成为主流的当下,这一选择并不意外,毕竟直屏更便于贴膜。值得一提的是,一加 15 的四边等窄设计达到了 1.15mm,在子系品牌中堪称旗舰水准。相比之下,一加 Ace 6 的边框则稍宽一些。
屏幕方面,一加 15 的分辨率从 2K 降至 1.5K,但刷新率从 120Hz 提升至 165Hz。一加 Ace 6 同样采用 1.5K 分辨率和 165Hz 刷新率,但屏幕技术从 LTPO 改为 LTPS。理论上,LTPS 在低刷新率下的功耗会略高于 LTPO,但一加 Ace 6 仍然提供了全屏 AOD 功能,显示出一加对屏幕功耗控制的信心。
从 120Hz 到 165Hz,刷新率提升了约 37.5%,最直观的感受是操作更加流畅。以《三角洲行动》为例,游戏设置中已支持 165Hz 模式,实际体验中,战场对枪的流畅度显著提升。一加 Ace 6 也搭载了同款 165Hz 屏幕,并在日常使用中提供了全屏 AOD 的开关选项。
一加宣称,165Hz 屏幕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功耗与以往 120Hz 屏幕相当。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后续对两款手机的续航表现进行了测试。
回顾历史,一加 7Pro 曾是业内 90Hz 高刷屏的推动者,随后各类游戏和应用逐渐适配 90Hz。如今,一加再次扮演先行者的角色,试图推广 165Hz 刷新率。然而,从 120Hz 到 165Hz 的提升,普通用户可能难以察觉差异,或许只有专业电竞玩家才能感受到明显区别。
技术进步是循序渐进的。以笔记本为例,游戏本的刷新率已从几年前的 120Hz 提升至 240Hz 甚至 300Hz。手机屏幕的刷新率未来也可能逐步提升。据透露,后续还有多款 2000 元以上的新机将搭载 165Hz 屏幕。
性能方面,一加 15 搭载了最新一代的高通骁龙 8 Elite Gen 5 处理器,而一加 Ace 6 则采用了上一代旗舰芯片骁龙 8 Elite。实际测试中,两款手机在《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等游戏中均能保持稳定帧率,表现符合预期。
针对 165Hz 高刷屏,还测试了《三角洲行动》的表现。一加 15 在一局大战场中平均帧率达到 161 帧,中位数为 164.9 帧,死亡时略有掉帧,其余时间基本稳在 165 帧。一加 Ace 6 的表现同样出色,证明了当前旗舰处理器能够充分满足 165Hz 屏幕的需求。
续航方面,一加 15 配备了 7300mAh 电池,一加 Ace 6 更是达到了 7800mAh。在三小时续航测试中,以支持 165Hz 的《三角洲行动》替代《王者荣耀》作为测试项目,最终一加 15 剩余 71% 电量,一加 Ace 6 剩余 74%,表现令人满意。
软件层面,ColorOS 16 已在 OPPO Find X9 上详细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述。唯一需要补充的是,由于一加从小屏旗舰 13T 开始将三段式静音键改为独立按钮,ColorOS 上的 AI 功能如小布记忆、小布识屏等均可通过这颗按键触发。
编辑部现已成为小布记忆的重度用户,无论是临时通知、寄快递还是医院挂号,只需按下按键即可记录,后续可通过小布助手查询或在日历中查看。
最后,谈谈一加 15 的自研影像系统——LUMO 凝光影像。这一系统与 OPPO Find X8 Ultra 的影像算法相同,尽管一加 15 放弃了哈苏联名,但在软件层面争取到了同款算法。
实际对比中,一加 15 的主摄与上代一加 13 差异不大,均采用索尼 IMX 906 传感器,光圈略有缩小至 f/1.8。长焦方面,一加 15 使用了三星 JN5 传感器,实际观感与上代有所区别。超广角镜头则呈现出不同的色调风格。
测试过程中还发现,一加 15 尽管没有哈苏联名,但依然内置了大师模式。这一模式通常仅出现在有哈苏联名的机型上,因此一加 15 保留大师模式堪称意外之喜。
一加 Ace 6 受限于定位,仅配备了 5000 万主摄和 800 万超广角组合,缺少长焦镜头,且未搭载大师模式。
3999 元的一加 15 相比上代变化显著,一方面是由于 OPPO 采用哈苏影像系统,导致一加 15 转而使用 LUMO 自研影像;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促使一加调整策略。此次一加 15 的改变,可视为一次大胆尝试。
2599 元起的一加 Ace 6 则是一款特点鲜明的中端机,长短板均十分突出,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占据市场。
通过一加 15 和一加 Ace 6,一加踏上了 165Hz 普及之路,似乎找回了早期的“不将就”精神。然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加能否再次“Never Settle”,仍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