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新突破:仿生机器鱼畅游4000米深海

   时间:2025-08-16 01:38 来源:ITBEAR作者:唐云泽

近日,我国智能机器人领域迎来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新突破。据央视新闻透露,一款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精心研发的新型柔性机器人,已成功在深海环境中与鱼群共舞,展现了卓越的游动能力。

这款被形象地称为“仿生机器鱼”的装置,身长仅32厘米,重量仅为670克,却能在深达4000米的海底自由穿梭。它轻盈的动作和自如的身体摆动,甚至让周围的鱼儿放松了警惕,与之和谐共游。这一创新成果,无疑是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面对深海极端环境的挑战,科研团队首先需要克服的是材料的物理极限问题。在4000米的深海,压强之大,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要承受数百吨的重量,这对于传统的刚性驱动结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然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科研团队却巧妙地采用了液态材料与柔性结构相结合的驱动单元,成功平衡了深海的压力。

那么,这种液体材料究竟是如何驱动机器人的呢?科研团队的创意在于,他们将常见的物理现象巧妙地应用到了新的场景中。由于深海高压、低温的环境对传统的电机驱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团队转而采用了在装有液体的塑料袋两侧安装柔性电极的方法。通过交替通电,塑料袋会发生收缩形变,从而驱动机器人前进。

目前,该团队已经完成了万米海深的水压实验测试,并计划在未来进行全海深的实地试验。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领先地位,更为深海探测和资源开发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

这一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机器人》的认可,并于近日正式刊发。这无疑是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