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手机行业内部的一些调整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部分国产高端手机在配置上有所调整,屏幕规格从原先的2K降为了1.5K。不仅如此,这些手机在其他方面的配置也出现了缩减,而这种缩减行为是芯片制造商与手机厂商共同达成的默契。
以某国产手机品牌为例,从搭载骁龙870的12X型号到升级为骁龙8G2的13型号,尽管13型号在定位上更高,但却从双喇叭配置减为了单喇叭。这种在明显配置上的缩减,让人不禁对手机内部其他不易察觉的配置变动产生疑问。
不仅如此,其他手机厂商也在一些细微配置上动手脚。例如,某国产旗舰手机在高端机型上采用了成本较低的转子马达或Z轴马达,而一些更注重用户体验的厂商则选择了更高质量的X轴马达。还有厂商在高端机型中省略了NFC或红外功能。
厂商采取这些措施的背后,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增加一个喇叭不仅意味着硬件成本的增加,还会在手机内部空间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对其他设备的布局产生影响。因此,缩减喇叭可以为其他设备腾出更多空间,从而避免使用更高集成度的配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马达这类配件上,成本差异尤为显著。转子马达的成本仅为十几元,而Z轴马达则要几十元,高质量的X轴马达更是近百元。考虑到手机的生产规模通常以千万部计,这种配件成本的节省累积起来,可达数亿乃至十几亿元。
然而,与这种成本节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手机的价格却在逐年攀升。今年的旗舰手机普遍涨价500元以上,一面是价格上涨,一面是配置缩减,这无疑加剧了消费者对手机厂商的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手机并非唯一出现配置缩减的细分市场。中低端手机市场早已存在类似问题,而且手段更为直接。例如,联发科的天玑6020和天玑6080芯片,实际上是数年前的天玑700和天玑810的改名产品;高通的一些中端芯片也只是通过添加后缀来伪装成新产品,其性能与几年前的骁龙778相差无几。更令人震惊的是,骁龙680芯片竟是2018年骁龙660的升级版,搭载该芯片的平板售价近2000元,但其性能却与2016年的iPad Pro相当。
在中低端市场,联发科G85这款12纳米工艺的芯片自2020年推出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低端手机中。即使经过多次升级和改名,这款芯片仍被多款低端手机所采用,显示了厂商在成本控制上的极致追求。
这种配置缩减现象在中低端市场尤为普遍,原因在于国产手机已经占据了这一市场的全部份额,消费者别无选择。因此,国产手机厂商在定价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相比之下,苹果的iPhone虽然在定价上较为昂贵,但其配置一直在稳步升级,甚至在增加内存和摄像头的情况下,价格反而有所下降,这体现了苹果对国内消费者的诚意。
随着消费者对国产中低端手机的不满日益加剧,他们开始转向购买二手国产旗舰手机或iPhone。据二手手机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二手手机的销量持续增长,而电商也开始涉足二手手机市场,提供认证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