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软硬件融合领域时,创业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这种趋势在AI翻译耳机市场尤为明显——2025年AI翻译准确率突破95%的背景下,硬件创新者的生存空间正被逐步挤压。
安卓阵营早在前两年就开启了翻译功能内嵌竞赛,但真正引发行业震动的是苹果的入局。2025年9月10日凌晨,苹果宣布为AirPods新增实时翻译功能,这个占据全球TWS市场23%份额的巨头,让翻译耳机创业者首次感受到切实的寒意。翻译功能从软件向硬件的渗透,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
在深圳,时空壶(Timekettle)成为为数不多存活下来的硬件厂商。这家由华为前员工田力创立的企业,2024年营收突破2亿元,2025年累计营收持续大幅增长,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累计用户超百万。其千元级翻译耳机通过"边说边译"技术,试图还原自然对话场景,这与大厂简单叠加功能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巨头是在现有生态上做加法,我们是在重构跨语言交流系统。"田力指出,当前AI翻译仍停留在直译阶段,能理解文化语境的自然翻译占比不足20%。语言不仅是工具,更需要情感传递,这成为创业公司突破重围的关键。他透露,时空壶前几代产品甚至未采用蓝牙芯片,这种"非传统"的硬件改造,源于对交流场景的深度思考。
面对谷歌、苹果等巨头的竞争,时空壶选择差异化路径。其海外收入占比达70%,在适应不同市场时发现,美国移民群体中约2000万人英语水平有限,跨国生活场景成为重要需求点,这与国内以商务洽谈为主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公司已实现盈利,但更注重产品成熟度而非单纯追求增速。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端侧AI成为时空壶的战略重点。"网络不稳定时,产品必须保持可用性。"田力透露,公司正在研究语气标准化等创新方向,试图通过愤怒、疑问等情绪的标准化识别,提升翻译的情境适配度。对于多模态交互,他认为手势识别难度较大,但语气分析具有可行性。
关于AI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关系,田力将其类比为自动驾驶的L1-L5分级。当前AI翻译处于L3阶段,仅实现基础可用性,而人类译员已达到L4-L5水平。从L3到L4的跨越需要两方面突破:一是AI具备同理心,能理解并传达真实意图;二是产品交互体验的精细化打磨。他预计这一过程需要2-3年时间。
在文化理解层面,时空壶采取"站巨人肩膀"的策略。通过中英、西班牙语等语料的深度收集,配合大公司在基础技术上的突破,专注于细节优化。当前产品已区分基础AI翻译和大模型翻译模式,未来半年将迎来显著进化。对于翻译错误的责任界定,田力坦言行业仍处于L3辅助阶段,类似自动驾驶的法律框架尚待完善。
关于下一代产品形态,时空壶聚焦两大技术主线: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收音和AI智能提升。与传统耳机追求纯净音质不同,其技术要求在保证音质的同时,为云端识别提供优质素材。在智能层面,小语种支持和情境理解能力成为重点。田力明确表示,未来2-3年最核心的目标是将产品体验从L3提升至L4,"届时财务指标自然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