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算力驱动创新:“飞翔杯”与“百校计划”共筑AI人才新生态

   时间:2025-09-30 21:31 来源:快讯作者:苏婉清

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高端芯片作为支撑大模型发展的关键算力底座,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核心焦点。如何将前沿算力转化为推动各行业创新的实际动能,成为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面临的课题。近日,由国内芯片企业壁仞科技主办的第二届“飞翔杯”AI应用创新挑战赛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场赛事不仅展示了国产算力的技术突破,更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为AI人才培养与产业生态建设提供了新范本。

作为赛事主办方,壁仞科技在首届GPU编程挑战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对第二届赛事进行了全面升级。赛题范围从单一GPU领域扩展至AI应用全场景,覆盖智慧政务、医疗健康、教育科技、金融法律等八大重点行业,并新增AI4S(AI for Science)、智慧医疗、实训项目三大揭榜赛道。参赛对象也从高校学生扩展至企业开发者、科研团队及个人创客,形成更广泛的创新生态。赛事依托壁仞科技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算力资源与BIRENSUPA™软件开发平台,支持开发者使用DeepSeek、Qwen等国产大模型,显著提升了AI应用的构建效率与响应速度。

在决赛阶段,16支队伍(8支高校队伍与8支行业队伍)脱颖而出。高校组一等奖项目“万物灵”AI语音交互引擎团队负责人姜昊表示,壁仞科技提供的算力支持与端侧部署能力,使其团队在国产算力平台上快速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商业落地的闭环。另一高校组二等奖项目“语绘芯图”负责人王暄则强调,项目通过紧扣先进制造赛道,将产业需求与算力资源深度结合,解决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的自动化痛点。行业组一等奖项目“音潮AI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姜涛指出,国产GPU的性能与成本优势,为国内音乐创作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赛事期间,壁仞科技与浙江大学联合启动的“百校支持计划”成为另一大亮点。该计划旨在将“通识课程、AI平台、能力中心、算力底座”四位一体解决方案推广至全国高校,助力构建AI通识教育基础设施。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李骏翔教授透露,目前全国已有超百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覆盖理工、人文、艺术等多学科。通过与壁仞科技的合作,高校将获得从教学内容到实训平台的全方位支持,加速培养跨学科AI人才。

行业专家对赛事的生态价值给予高度评价。浙江大学科研负责人朱小军教授指出,赛事为高校提供了接触国产芯片的实践平台,学生可通过开发AI应用深入理解芯片性能,科研人员也能据此调整研究方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秘书长裘维东则对参赛者提出三点期望:聚焦真实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开放协作,共同拓展国产AI生态边界。

壁仞科技执行董事长在赛事致辞中强调,“硬核科技需以创新破局,产业未来必靠人才筑基”。自成立以来,该公司通过技术挑战赛、高校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持续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人才生态链。此次赛事与“百校支持计划”的落地,进一步印证了其以人才为核心的战略布局。

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壁仞科技不仅专注于通用计算体系与软硬件平台的研发,更将人才视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通过开放国产算力资源、提供工程师指导、推动产学研协同,该公司正为国内AI产业注入持续创新动能。其探索模式也为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呼吁更多国产芯片企业加入,共同构建开放共荣的产业生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